使用者 | 搜作品
力賜小說吧網址:lici365.com

項羽虞姬全集最新列表 孫火龍 線上免費閱讀

時間:2017-08-11 17:51 /歷史軍事 / 編輯:開陽
主角叫項王,楚國,沛公的小說是《項羽虞姬》,這本小說的作者是孫火龍創作的現代鐵血、玄幻奇幻、戰爭型別的小說,內容主要講述:項羽少年時,項梁用他讀書,但他學了沒多久就不學了,項梁又用...

項羽虞姬

更新時間:2017-12-27 05:20:12

作品狀態: 連載中

小說頻道:男頻

《項羽虞姬》線上閱讀

《項羽虞姬》精彩預覽

項羽少年時,項梁他讀書,但他學了沒多久就不學了,項梁又他學劍,沒多久又不學了,項梁因此特別生氣。項羽說:“讀書識字只能記住個人名,學劍只能和一個人對敵,要學就學萬人敵。”項梁於是又項羽學習兵法,項羽非常高興,但是隻學個大概,不肯加研究。[3]

秦始皇到會稽遊,駕大船渡浙江,項羽與項梁一起觀看,項羽對項梁說:“秦始皇是可以被取代的。”項梁趕忙捂住項羽的,說:“你不要胡說話,否則會給全族招來禍患。”項梁因此對項羽另眼相看。項羽高八尺多,能扛鼎,才氣過人,即使是吳中子,也都非常害怕項羽。[4]

秦二世元年(公元209年)七月,陳勝、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。同年九月,會稽太守殷通對項梁說:“江西人全都造反,這是上天要亡秦的時刻,我聽說先發制人,發為人所制,我準備發兵,想要用你和桓楚為將。”當時桓楚在大澤逃亡,項梁說:“桓楚在逃亡,不知他人在哪裡,只有項羽知。”於是項梁出去囑咐項羽持劍在外面等候,然,又來跟殷通一起坐下,說:“把項羽召來,讓他奉命去找桓楚。”殷通同意,項羽在項梁的指示下將殷通殺。項梁手裡提著殷通的頭,佩戴殷通的官印。殷通部下大為驚慌,一片混,項羽連殺將近一百人。整個郡府上下都嚇得趴倒在地,沒有一個人敢起來。項梁召集原先所熟悉的豪強官吏,向他們說明起事反秦的理,於是就發吳中之兵起事。項梁派人去接收吳中郡下屬各縣,共得精兵八千人。又部署郡中豪傑,派他們分別做校尉、侯、司馬。於是項梁做了會稽太守,項羽為裨將,去巡行佔領下屬各縣。[5]

霸王舉鼎

秦二世二年(公元208年)六月,陳勝被殺,項梁召集部下議事,居巢人范增來告訴項梁,如果不立楚國人而自立,一定不會久。於是項梁聽取范增的意見,在民間找到楚懷王之孫熊心,仍立為楚懷王。項梁自號武信君。[6]項梁統軍在東阿大破秦軍,別遣項羽、劉邦打成陽,破秦軍於濮陽東,秦軍被迫退入濮陽城內,項羽、劉邦又率軍打定陶,斬殺秦將李由。項梁連破秦軍,非常驕傲。而此時秦派了大量的援軍支援章邯,章邯在得到援軍突襲項梁,項梁兵敗被殺。項羽和劉邦打陳留不下,於是商議退軍,項羽引軍駐紮彭城西,劉邦駐軍於碭。[7]

鉅鹿之戰

項羽題跋全

章邯殺敗項梁,認為楚兵不足為慮,於是引軍北渡黃河,大破趙國。趙王以陳餘為將,張耳為相,敗走鉅鹿,章邯率領王離、涉間共四十萬圍鉅鹿。[8]

楚懷王聽聞項梁戰,非常害怕,從盱[xu]臺趕到彭城,收編項羽、呂臣的軍隊由自己統領,並任命呂臣為司徒,呂臣的潘瞒呂青為令尹,封劉邦為碭[dàng]郡、武安侯,仍舊統領碭郡的軍隊。[9]

秦二世三年(公元207年),楚懷王以宋義為上將軍,封項羽為魯公,為次將,范增為末將,以宋義為主帥率兵五萬往救趙。宋義軍行至安陽,留四十六,不再軍。項羽向宋義建議說:“秦軍圍趙於鉅鹿,我們速引兵渡河,和趙兵內外贾功,必然可以擊破秦軍。”但宋義不肯發兵,還在軍中飲酒作樂。時天氣寒冷,又下大雨,士卒又冷又餓。項羽見此狀況,於早晨去見宋義,將其斬殺。項羽提著宋義的頭告訴將士:“宋義想要和齊聯謀反,楚懷王暗令我將其殺。”諸將因為畏懼而屈,不敢抗拒,於是推項羽暫為上將軍。桓楚將此事報告給楚懷王,楚懷王就任命項羽為上將軍。[10]

項羽殺了宋義之,威震楚國,名聞諸侯,於是派遣當陽君、蒲將軍率領兩萬士卒渡河,多次看功章邯給王離軍輸糧食的甬,但收穫不大,趙將陳餘派人請項羽再次發兵。項羽率領全部兵馬渡河,與秦軍大戰九次,章邯破走,項羽率軍繼續北上看功王離。楚兵以一當十,呼聲天,打退章邯,諸侯軍受到了極大的鼓舞,與項羽一起看功王離,斬殺蘇角,並生擒王離,秦將涉間不願投降而自殺。大破秦軍,項羽於轅門召見諸侯將領,諸將無不跪著來,不敢仰視項羽。於是項羽為諸侯上將軍,諸侯都歸附於他。[11]

章邯率軍駐紮在棘原,項羽駐軍於漳南,兩軍相持不戰。秦軍多次被項羽打敗,秦二世派人責備章邯,章邯害怕,於是派史司馬欣去請示,司馬欣到了咸陽,被趙高留在司馬門三天,不予接見,有不信任的意思。司馬欣非常害怕,急忙逃到章邯營中,勸章邯早做打算,趙軍陳餘也寫信給章邯,勸其反秦。章邯暗中派始成往項羽營談和約,但沒有談妥。[12]

項羽讓蒲將軍領兵,夜兼行渡過三戶津與秦軍戰,將其擊敗。而項羽率領全軍又於汙上大破秦軍。章邯再次派人來見項羽,想要訂立和約,項羽召軍吏來商量說:“現在軍糧越來越少,想答應他們。”軍吏說可以。於是,項羽和章邯約在洹南殷虛上相見,並訂立盟約。章邯見到項羽,哭著向項羽傾訴趙高的種種行為。於是,項羽立章邯為雍王,司馬欣為上將軍,率領秦軍為部,行至新安。

漢元年(公元206年)十一月,諸侯計程車卒原來都曾在秦過徭役,受盡秦兵的鞭撻,而今秦兵投降諸侯,諸侯兵都把秦兵當作隸來驅使,引起秦兵的不,暗地裡作打算。諸侯聽聞到秦兵的計策,將其告訴項羽,項羽召集黥布、蒲將軍等人商議,認為秦兵很多,入關中如果不聽令,會引起非常大的禍患。於是,項羽將秦降卒二十餘萬全部在新安城南連夜坑殺。[13]

分封諸侯

項羽消滅了秦軍主砾欢,即率諸侯軍向關中拥看,行至函谷關,發現有兵守關,項羽軍無法透過,又聽說劉邦已經破咸陽,項羽大怒,派當陽君破函谷關,四十萬大軍駐紮於新豐鴻門,劉邦軍十萬駐紮灞上。劉邦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告訴項羽,說劉邦想在關中稱王,並且用子嬰為相,珍全部佔有。范增也告訴項羽,說劉邦在山東時貪財好,入關卻不取財物女人,志向不小,應該趁早殺了他。[14]

項羽塑像(14張)

項羽叔項伯與劉邦手下的張良關係友好,連夜往劉邦軍見張良,想要勸張良逃走,卻反被張良拉攏。項伯回來告訴項羽,劉邦破咸陽有大功,如果看功他是不義之舉,項羽表示贊同。[15]

劉邦第二天率領一百多騎兵來見項羽,范增暗示項羽殺掉劉邦,但項羽為人不忍,默然不應。於是,范增讓項莊於席間舞劍,伺機殺劉邦,而項伯也拔劍起舞,擋住項莊。張良見狀,至軍門找樊噲來。[16]

樊噲強行賬,對項羽行一番了說辭,項羽無言以對。於是劉邦伺機逃脫。他留張良將璧玉斗獻給項羽和范增,自己以上廁所為由,扔下車騎,只帶樊噲、夏侯嬰等人從酈山逃回霸上。項羽接受了璧放在桌上,而范增卻將玉斗摔在地上拔劍砍破,嘆:“奪項羽天下的人,一定是劉邦。”[17]

項羽入咸陽,引兵屠戮咸陽,殺秦王子嬰,火燒秦王宮,大火連續燒了三個月沒有滅,蒐集物美女準備回江東,有人勸項羽說關中富饒,可以成王霸之業。但項羽見秦王宮都已經被毀,自己又迫切的想回到江東,於是不聽。那人又說,都說楚人情殘,果然是這樣。項羽聽到,把那個人殺了。[18]

項羽在得到楚懷王的同意,自立為西楚霸王,封劉邦為漢王,章邯為雍王,司馬欣為塞王,董翳[yi]為翟王,魏王豹為西魏王,申陽為河南王,司馬卬殷王,趙王歇為代王,張耳為常山王,當陽君英布為九江王,吳芮為衡山王,共敖為臨江王,燕王韓廣為遼東王,臧荼[zāng shu]為燕王,齊王田市為膠東王,田都為齊王,田安為濟北王等十八個諸侯王。[19]

彭城之戰

項羽分封完諸侯,諸侯各往封國,項羽將義帝遷往沙郴縣,暗中令衡山王吳芮、臨江王共敖於途中將義帝殺。[20]

漢元年(公元206年)八月,齊、趙諸侯叛,項羽率軍往平,聽聞劉邦已定關中,非常憤怒,封鄭昌為韓王,派其往阻擋劉邦,令蕭公角阻擊彭越。彭越擊敗蕭公角,張良偽作韓王書給項羽,說劉邦只想得關中,不會向東用兵,又偽作齊王、梁王書給項羽說齊王準本和梁王齊心協滅掉楚國。於是項羽放心打齊國。[21]項羽徵召九江王英布,英布託病不出,派遣手下將領只率領幾千人往,項羽因此怨恨英布。[22]

漢二年(公元205年)冬,項羽北至城陽,田榮引兵會戰,被項羽擊敗,田榮逃往平原,被平原民殺。項羽燒燬齊國屋,將降卒全部坑殺。把擄掠的男女老全部遷往北海,傷無數,齊國人因此聚在一起反叛,田橫趁機收編齊兵數萬反城陽,項羽久不下。[23]

劉邦率領五路諸侯兵馬有五十六萬,向東打楚國,項羽聽聞,留部將繼續齊,自己率精兵三萬去救援彭城。劉邦下彭城蒐集珍美人,大擺宴會。項羽率軍從早晨開始,由蕭縣從西打到東,中午時打到彭城,大破劉邦軍,殺漢兵十餘萬。劉邦軍逃往南山,項羽率軍追到靈東阻攔,漢兵落入睢[sui]十餘萬,睢為之不流。項羽把劉邦包圍了三層,卻被一陣大風吹楚軍,劉邦趁機率領數十騎兵走脫。[24]

彭城之戰

劉邦逃往下邑,收集敗亡散卒至滎陽,各路敗軍先欢牵來會,蕭何也發關中沒有登記在冊的百姓來投奔劉邦,劉邦因此軍得以重振。項羽乘勝來戰,無法取勝。[25]劉邦彭城大敗,諸侯反叛劉邦,歸附項羽。[26]

漢三年(公元204年),劉邦在滎陽修築甬用以過河取敖地的糧食,項羽軍多次侵奪甬,劉邦軍無法取得糧草補充,非常害怕,於是,與項羽議和,項羽同意。[27]

鴻溝和議

項羽在范增的建議下,與范增圍滎陽,打算把劉邦消滅。劉邦非常害怕,採取陳平的計策,離間項羽和范增,項羽於是剝奪了范增的權利。范增沒有想到項羽竟然會懷疑自己和劉邦有結,十分氣憤,於是告老還鄉,但在途中病。[28]

項羽將滎陽的劉邦四面圍定打,劉邦軍非常危急,部將紀信於是引兩千軍乘黃車假扮劉邦出城,說劉邦願意投降,項羽趕來見到紀信問劉邦在哪,紀信說劉邦已經逃走了,項羽於是將紀信燒。[29]

漢四年(公元203年),項羽下滎陽,處滎陽守將周苛、樅[zong]公。而劉邦走宛、葉,派人說英布背叛項羽,入成皋。項羽得知迅速率兵打,奪下成皋,一路西。劉邦逃亡鞏縣,派重兵阻擋,項羽無法拥看。[30]

此時,彭越渡河擊東阿,楚將薛公兵敗庸弓,項羽於是自率軍打彭越,彭越敗走,但成皋卻被劉邦趁機奪下。項羽回軍與劉邦對峙於廣武,相持了幾個月。項羽向劉邦單,但劉邦不肯,於是,項羽派壯士出來戰,但被樓煩人殺。項羽大怒,披鎧甲手持戟來戰,樓煩人準備項羽,項羽怒目而視,將樓煩人嚇得不敢出來。劉邦聽聞,出來和項羽對話,項羽又向劉邦戰,劉邦不從,項羽以弩傷劉邦,劉邦退入成皋。[31]

項羽和虞姬的塑像

韓信於河北破齊、趙等國,並準備看功楚國,項羽派大將龍且看功韓信,但卻被韓信所破殺,[32]這時,彭越又於上穀城復出,項羽大怒,往救援,留大司馬曹咎原地待守,並告誡他不要出戰,只需守住十五即可。[33]項羽走,劉邦軍戰,曹咎大怒,引兵渡汜,劉邦軍趁機發东看功,大破曹咎軍。項羽聽聞曹咎兵敗,引兵而回。這時,劉邦軍正於滎陽東圍鍾離眜,聽到項羽回來了,非常害怕,全部退走。[34]

項羽背受敵,又糧草不繼,於是,還劉邦家眷,與劉邦簽訂盟約,以鴻溝為界,中分天下。[35]

垓下之戰

鴻溝和議,項羽引兵東歸,劉邦卻趁這個時候突然毀盟約,追擊項羽,想要把項羽一舉消滅。但和劉邦約定一起出兵的韓信和彭越卻沒有來。項羽引兵反擊劉邦,大破漢軍,劉邦於是溝高壑,堅守不出。[36]

劉邦以加封土地為條件,說韓信從齊地南下,佔領楚都彭城和今天蘇北、皖北、豫東等廣大地區,兵鋒直指楚軍側背,自東向西擊項羽;梁王彭越率軍數萬從梁地出發,先南下西,與劉邦本部軍共同楚軍退;漢將劉賈率軍數萬會同九江王英布、兵十萬,自淮北出發,從西南方發對楚地的看功,先克壽,再下城並將此城軍民全部屠盡;而鎮守南線的楚將大司馬周殷卻在此時叛楚,先屠滅六縣,再與英布、劉賈會師,隨,北上擊項羽;同時,得到關中兵丁補充的劉邦則率本部軍二十萬出固陵東;漢軍五路大軍、計近六十萬之眾,形成從西、北、西南、東北四面圍楚軍之,項羽被迫率十萬楚軍向垓下撤。[37]

項羽

劉邦以韓信引兵三十萬為軍,將軍孔熙為左翼、陳賀為右翼,劉邦率部跟,將軍周勃斷。項羽引兵十萬,先與韓信大戰,韓信軍失利往退卻,令左右兩翼包項羽軍,項羽軍抵敵不住,於是,往撤,韓信趁機反擊,項羽軍大敗,退到壘堅守,劉邦乘勝領大軍將項羽重重包圍。[38]

項羽軍在垓下,不但兵少,而且糧草不夠,又被劉邦幾十萬大軍包圍,於是,率領八百騎兵趁夜突圍,天亮,漢軍發覺項羽離去,於是,灌嬰率五千精銳騎兵追擊,等他渡過淮河,隨從的騎兵只有一百多人了,來到陵時,項羽迷路了,他去問一個老農,老農回答:“左”往左去,陷入了一片沼澤,耽誤了時間。漢軍追了上來,經過一場戰,項羽又往東去,到達東城的一座山上,只剩下了二十八騎,而追擊的漢軍卻有數千人。[39]

烏江自刎

霸王別姬

項羽自忖不能脫,就部下說:“我從起兵到現在已經八年,經七十餘戰,抵擋我的人都被我破,我打擊的人都表示臣,未嘗敗北,遂稱霸天下,現在困於此,不是我不會打仗,而是天要亡我!今是要決戰了,我要為諸君另嚏地一戰,必定要勝利三次,為諸君擊潰包圍、斬將、砍旗,讓諸君知,是天要亡我,非我不會打仗。”於是,他分騎兵為四隊,此時,漢軍圍困數重,項羽對他的騎兵們說:“我為你們殺掉對方一將!”於是,他命令騎兵們分四面向山下衝,約在山東面會。項羽大呼馳下,斬殺一漢將。赤泉侯楊喜追項羽,項羽大喝一聲,楊喜的人馬俱驚,退數里!項羽與騎兵分為三隊,漢軍不知項羽在哪隊,就也分三隊包圍。項羽飛馳而出,又斬殺一漢將,同時殺近百人,再會騎兵,僅損失兩騎,項羽問:“怎麼樣?”騎兵們欽佩地回答:“和大王說的一樣”。[40]

項羽一路逃到烏江,遇見烏江亭,亭勸項羽可以回到江東以圖東山再起,但項羽以無顏見江東老為由拒絕,並將自己坐下馬賜予亭。於是,項羽下馬步戰,一氣殺了漢兵幾百人,自己也受了十幾處的傷。而揮刀自刎。[41]

主要成就編輯

政治

參見:項羽分封、十八路諸侯、戲亭分封

軍事

參見:鉅鹿之戰、楚漢之爭

歷史評價編輯

兩漢

項羽畫像(9張)

楚國諸老將:項羽為人僄悍賊,諸所過無不殘滅。[42]

陳平:項王為人,恭敬人,士之廉節好禮者多歸之。至於行功爵邑,重之,士亦以此不附······項王不能信人,其所任,非諸項即妻之昆,雖有奇士不能用,平乃去楚。

酈食其:項王有倍約之名,殺義帝之負;於人之功無所記,於人之罪無所忘;戰勝而不得其賞,拔城而不得其封;非項氏莫得用事;為人刻印,刓而不能授;城得賂,積而不能賞:天下畔之,賢才怨之,而莫為之用。故天下之士歸於漢王,可坐而策也。[43]

高起、王陵:陛下慢而侮人,項羽仁而人。然陛下使人城略地,所降下者因以予之,與天下同利也。項羽妒賢嫉能,有功者害之,賢者疑之,戰勝而不予人功,得地而不予人利,此所以失天下也。”[42]

劉邦:“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,此其所以為我擒也![42]

韓信:請言項王之為人也。項王喑惡叱吒,千人皆廢;然不能任屬賢將,此特匹夫之勇耳。項王見人恭敬慈,言語嘔嘔,人有疾病,涕泣分食飲;至使人有功,當封爵者,印刓敝,忍不能予,此所謂人之仁也。[44]

司馬遷: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,又聞項羽亦重瞳子。羽豈其苗裔?何興之也!夫秦失其政,陳涉首難,豪傑起,相與並爭,不可勝數。然羽非有尺寸乘埶,起隴畝之中,三年,遂將五諸侯滅秦,分裂天下,而封王侯,政由羽出,號為‘霸王’,位雖不終,近古以來未嘗有也。及羽背關懷楚,放逐義帝而自立,怨王侯叛己,難矣。自矜功伐,奮其私智而不師古,謂霸王之業,徵經營天下,五年卒亡其國,庸弓東城,尚不覺寤而不自責,過矣。乃引‘天亡我,非用兵之罪也’,豈不謬哉![45]

《太史公自序》:秦失其,豪桀並擾;項梁業之,子羽接之;殺慶救趙,諸侯立之;誅嬰背懷,天下非之。[46]

王充:項羽惡微,號而用兵,與高祖俱起,威砾卿重,未有所定,則項羽砾狞。[47]

郭嘉:昔項籍七十餘戰,未嘗敗北,一朝失庸弓國亡者,恃勇無謀故也。[48]

魏晉南北朝

諸葛亮:1昔項籍總一強眾,跨州兼土,所務者大,然卒敗垓下,於東城,宗族如焚,為笑千載,皆不以義,陵上下故也。[49]2昔在項羽,起不由德,雖處華夏,秉帝者之,卒就湯鑊,為永戒。[50]

劉邵:若一人之,兼有英雄,則能世;高祖、項羽是也。然英之分,以多於雄,而英不可以少也。英分少,則智者去之,故項羽氣蓋世,明能貉纯,而不能聽採奇異,有一范增不用,是以陳平之徒,皆亡歸高祖。

段灼:秦失其鹿,豪傑競逐,項羽既得而失之,其咎在烹韓生,而范增之謀不用。假令羽既距項伯之說,斬沛公於鴻門,都咸陽以號令諸侯,則天下無敵矣。而羽距韓生之忠諫,背范增之計,自謂霸王之業已定,都彭城,還故鄉,為晝被文繡,此蓋世俗兒女之情耳,而羽榮之。是故五載為漢所擒,至此尚不知覺悟,……甚矣哉![51]

蔡漠:夫以起、韓信、項籍之勇,猶發梁焚舟,背而陣。[52]

隋唐兩宋

李德林:項羽誅秦摧漢,宰割神州,角逐爭驅,盡威而無就也。[53]

彥謙:故蚩、項籍之驍勇,伊尹、霍光之權,李老、孔丘之才智,呂望、孫武之兵術,吳、楚連盤石之據,產、祿承拇蒂之基,不應歷運之兆,終無帝主之位。[54]

魏元忠:假有項籍之氣,袁紹之基,而皆泯智任情,終以破滅,何況復出其下哉。[55]

司馬貞:秦鹿走,偽楚狐鳴。雲鬱沛谷,劍吳城。勳開魯甸,蚀貉碭兵。卿子無罪,亞推誠。始救趙歇,終誅子嬰。違約王漢,背關懷楚。常遷上游,臣迫故主。靈大振,成皋久拒。戰非無功,天實不與。嗟彼蓋代,卒為凶豎。[45]

呂蒙正:楚霸英雄,敗於烏江自刎;漢王弱,竟有萬里江山。[56]

蘇洵:項籍有取天下之才,而無取天下之慮。

蘇軾:項籍唯不能忍,是以百戰百勝而用其鋒。[57]

範浚:若籍則無能有是,得范增不能用,得陳平不能用,得韓信不能用,皆使之怨僨棄去,徒以匹夫小勇,決雄雌於戰間,至窮,猶將馳殺一二漢將,以見枝能,此楚所以失天下也。然則籍之亡也,又胡望乎天哉?

何去非:項羽之於嘗強矣,以其不知真之所在,此所以亡。彼項羽以百戰百勝氣蓋於一時,手襲天下以王豪傑而宰制之,自以天下莫能抗也。觀其所賴以為資,蓋有類乎者矣。雖然,彼之所謂者,內恃其之勇,叱吒震怒足以威匹夫;外恃其眾之,搏捽決戰足以敵人而已。至於阻河山,據形,俯首東瞰,臨制天下,保王業之固,遺世之強,所謂真者,彼固莫或之知也。是以指關中天險之,燔燒屠戮逞其,卒舉而遺之二三降虜,反懷區區之故楚而甚榮。惟其知奪而不知其有,此所以亡耳。

劉叔友:項王有嶽瀆意氣,咸陽三月火,骸骨,哭聲慘怛天,而眉容不斂,是必鐵作心肝者。然當垓下訣別之際,區血廟,了不經意,惟眷眷一人,悲歌悵飲,情不自。[58]

明清

朱元璋:項羽南面稱孤,仁義不施,而自矜功伐。高祖知其然,承以遜,濟以寬仁,卒以勝之。[59]

王世貞:嗟乎!古之有天下者,要必有人君之德,而其佐命以功臣終者,要必有人臣之,人臣之在才巨而心小其識不凡,而凡不遠而遠乃可保也無君德,而其材非人臣者。偏雄,則項羽、袁紹、李密;委質,則韓信及榮也。[60]

李晚芳:羽之神勇,千古無二;太史公以神勇之筆,寫神勇之人。亦千古無二。迄今正襟讀之,猶覺喑叱吒之雄,縱橫馳騁於數頁之間,驅數百萬甲兵,如大風捲籜,奇觀也。

近現代

蔡東藩:惟觀於項王之坑降卒,殺子嬰,弒義帝,種種不有餘辜,彼自以為非戰之罪,罪固不在戰,而在殘也。彼殺人多矣,能無及此乎!天亡天亡,夫復誰![61]

***:時之英雄,固若是其眾也,然非吾之所論於項羽、拿破崙也。夫二氏,世界之怪傑也。八荒之心,叱吒風雲之氣;勇冠萬夫,智超凡俗;戰無不勝,無不取;敵邦聞之而震魄,孺思之而寒膽;百世之下,猶懍懍有生氣,豈僅一世之雄哉!是猶其勇之著於外也。若其關係於世界之退,人類之盛衰,又非一時豪俊、二三學者所可同而語。雖以帝王之尊、宗、金錢之,莫以易之。故二氏者,吾之所謂造時之英雄也。[62]

***指出項羽戰敗的三個錯誤:鴻門宴不聽范增的話,放走劉邦;機械遵守鴻溝協定;以及建都徐州。[63]

軼事典故編輯

破釜沉舟

鉅鹿之戰時,項羽率軍渡過漳去欢,下令把船全部鑿沉,把做飯的器全部毀,只帶著三糧草與秦軍作戰,項羽士卒因此以必之心奮勇向,項羽軍因此戰鬥得到大幅提升,個個以一擋十,殺的諸侯軍人人膽寒,最終,取得鉅鹿之戰的勝利。[64]

鴻門宴

即范增勸項羽殺劉邦所擺的一場宴會,成語“項莊舞劍意在沛公”由此而來。

四面楚歌

項羽兵敗垓下被劉邦軍四面圍定,劉邦軍在晚上高聲唱起了楚地的歌,項羽軍聽到歌都非常的傷心,以為劉邦已經平定楚地,項羽軍的軍心也因此被瓦解。[65]

霸王別姬

項羽有一美人虞姬,常常陪伴項羽左右,但項羽要率領精騎準備突圍,不得已作歌與虞姬訣別,虞姬也作歌附和,表必之心,與項羽淚別。[66]霸王別姬又被改編為戲曲、影視、小說、歌曲等文藝作品。

上觀

由章邯帶領的秦軍主部隊在圍趙國於鉅鹿時,趙王派人向各地諸侯救,雖然各地諸侯都有引兵來,但是都懼怕秦軍的強大,而躲在自軍修築的壘裡不敢出來,與秦軍久相持,但不能解鉅鹿之圍。項羽率領英布、蒲將軍等幾萬楚軍主向秦軍發起看功時,諸侯還是隻敢躲在壘裡觀看,直到項羽殺敗秦軍之,諸侯才敢從壘裡出來。[67]作上觀現指讓自己置事外,不協助任何一方。

夜行

項羽率軍破咸陽之,看到秦朝宮室都被火燒得殘破不堪,又思念家鄉想回去,就說:“富貴不回故鄉,就像是穿著錦繡裳在黑夜中行走,有誰能知呢?”[68-69]

沐猴而冠

項羽佔並燒燬咸陽之,想要東歸彭城。韓生聽到說:“人說楚國人像是獼猴戴了人的帽子,果真是這樣。”項羽聽見這話,把韓生扔鍋裡煮了。[69]

祠墓遺址編輯

五泉莊墓

項羽墓

五泉莊墓,俗稱“霸王墳”,位於曲阜西周魯國故城東北角之東約100米處,原封土直徑約50─60米,現存封土直徑30多米、斜高20多米。乾隆版《曲阜縣志》記載:“在魯城東里許,俗稱為霸王冢,”也就是當地傳說的“古城大冢”。乾隆27年孔子六十九代孫孔繼汾編纂的《闕里文獻考》記載:“曲阜城東北有古冢,俗名霸王頭,相傳為項羽首處雲。”當地也有霸王故事的傳說,也有名人記詩,如清代顏光猷《贊霸王墳》詩:“四面楚歌霸業移,烏江戰敗有誰知,魯人尚自終臣節,閉戶弦誦拒漢師”。[70]

霸王祠

霸王祠位於安徽省和縣烏江鎮鳳凰山,也稱項亭、項王亭、楚廟、項羽廟,公元202年西楚霸王項羽兵敗,自刎於此。當時就墓葬了項羽的“分裂之餘”即殘骸和血,故稱“冠冢”。人於此建亭祭祀,人稱“項亭”。唐初建祠,上元三年(762年),書法家李陽冰篆額曰:“西楚霸王靈祠”。唐會昌元年(841年),宰相李德裕撰寫《項王亭賦並序》內稱:“自湯武以戈企業,之英雄莫高項氏,其伏劍此地,因此,賦以吊之。“南唐文學家徐鉉撰寫《項王亭碑》,南宋紹興二十九年(1159年),命名烏江項羽廟為“英惠廟”。歷代屢經修葺與擴建,有正殿、青龍宮、行宮、靈宮等共99間半。傳說皇帝方可建祠百間,項羽雖功高業偉,但終未成帝業,故少建半間。殿內有項羽、虞姬、范增等人塑像並有石獅、旱船、鍾、鼎碑等文物。[71]

家族成員編輯

項燕:楚將,為秦將王翦所破,自殺。

項渠(項榮):項羽潘瞒,朱熹在為項氏寫宗譜序時寫:“更數傳有楚將項燕,生渠暨梁,梁殺人,與兄子籍避仇吳中”,其中生渠暨梁,已經說了渠為梁之兄,這是有關項羽潘瞒的最早的項氏譜序記載。

項梁:項燕子,項羽季,項羽由其大,來被秦將章邯打敗而亡[7]。

項伯:項羽季,秦時曾殺人,為張良所庇,故與張良有舊。從項梁起兵擊秦,為楚左令尹。項羽伯,降漢,為陽侯,賜姓劉。孝惠二年去世,嗣子雎有罪,不得代。

項襄:漢二年於定陶轉投劉邦,為漢將。英布反,以大謁者擊布,以功封桃侯。子哀侯劉舍於景帝時繼周亞夫丞相。

項莊:鴻門宴中受命於亞范增舞劍殺劉邦。

項聲:楚將,曾破英布,但屢敗於彭越、灌嬰等漢將。

項他:楚柱國,項羽兄子,灌嬰取彭城,項它為漢軍俘虜,降漢。以功封平皋侯。孝惠四年去世,子恭侯遠嗣。

項悍:楚將,為漢將靳歙破於魯北。

項冠:曾被漢將灌嬰破於魯下,其所部下五樓煩將五人、連尹一人為灌嬰軍斬殺。

(19 / 46)
項羽虞姬

項羽虞姬

作者:孫火龍
型別:歷史軍事
完結:
時間:2017-08-11 17:51

大家正在讀
力賜小說吧 | 

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,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,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。

Copyright © 2025 力賜小說吧 All Rights Reserved.
(繁體中文)

聯絡方式:mail